近日,銀保監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非銀'力量”一文!其中明確提到,“引導金融租賃公司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對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此外,重拳整治亂象!明確叫停金租公司兩類亂象,堅決叫停金租公司以融物為名變相開展“類信貸”業務和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在2022年2月。銀保監會印發了《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加強金融租賃公司融資租賃業務合規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2〕12號),針對前期部分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過程中,存在以融物為名變相開展“類信貸”業務、虛構或低值高買租賃物、變相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問題。進一步引導金融租賃公司找準市場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非銀”力量  非銀部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非銀部黨支部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踐行風險為本的監管理念,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有序防范和處置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大局。引導非銀行金融機構立足主責主業,在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中充分發揮專業特色能力,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有益補充。

  01、發揮非銀行金融機構專營專業特色,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非銀行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成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有益補充,與銀行保險機構形成優勢互補、差異化競爭的良好局面。要著力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校正功能定位偏差,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在多元化、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中充分發揮專營化特色、專業化能力,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助力產業結構轉型、擴大內需等方面提供特色金融支持。

  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薄弱領域金融服務需求。引導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接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要求,全力壓降房地產“類信貸”業務,深耕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業務,回歸逆周期金融風險處置功能;引導金融租賃公司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對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引導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對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需求,強化自主獲客和自主風控能力,提升與消費金融服務需求相適應的高質量金融供給能力;引導貨幣經紀公司對接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要求,迅速、準確地提供金融市場信息,提升經紀服務質效。

  助力社會大局穩定和國家金融安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指導非銀行金融機構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和個人的金融服務。支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積極參與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化解,協助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兌付房地產企業發行的理財產品、支付上游材料供應商欠款,推動房地產項目復工復產,助力“保交樓、穩民生”。支持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依法合規為小微企業、貨車司機辦理延期還本付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支持消費金融公司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匹配性,加大對新市民金融支持力度。

  02、健全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框架,提升非銀機構差異化監管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瞪大眼睛”盯住看好各類風險,持續健全和完善金融風險的防范、預警和處置機制,扎實筑牢金融安全網。

  建立具有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的差異化、專業化非現場監管制度、流程和工具體系。適應新發展理念和市場需求,與時俱進修訂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管理辦法,制定不良資產業務監管辦法,“亡羊補牢”取得實效。系統修訂監管報表,優化完善監管指標,提升風險監管的敏感性。建立非銀行金融機構特色監管工具箱,開發具有非銀行金融機構特點的風險分析和預警模型,對標銀行機構全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制定非銀行金融機構風險早期干預觸發條件和高風險機構認定標準,完善恢復與處置計劃,不斷增強對金融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介入、早處置的能力。

  建立高效的監管協同貫通機制。堅持系統觀念,完善屬地監管上下貫通的工作機制。綜合用好季度條線工作會議、系統通報、“一對一”監管約談、監管提示函、專題會議、通知等多種形式,加強條線監管頻度和力度。注重監紀聯動,形成監督監管合力。建立各級監管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監督執紀與防范風險緊密結合,加強信息共享,監管貫通和協作懲治,在巡視整改、重大案件查辦、重大信息共享等方面發揮合力作用。建立與其他部門、部委橫向高效聯動的監管協調機制,促進監管效能提升。

  03、穩妥推進存量風險出清,以非銀機構穩定助力維護國家安全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要堅持風險為本不動搖,主動應對各類風險隱患、處置重大風險,穩妥推進存量高風險機構市場出清,切實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重拳整治亂象。做實公司治理監管,查實非銀行金融機構股權管理和關聯交易風險點,限期整改,嚴厲懲戒、強力震懾不法股東。專項整治突出問題,緊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暗賬”,扎實推進“暗翻明”;堅決叫停金租公司以融物為名變相開展“類信貸”業務和違規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嚴密防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同業和票據業務外溢風險;重拳整治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投訴居高不下問題,實現投訴量和有責投訴雙降。

  健全高風險機構處置機制。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統一規范的風險處置工作機制。落實屬地銀保監局向省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報告制度,壓實股東和機構主體責任。制定系統內非銀行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指導意見,完善風險處置手段和方法;明確風險處置工作規程和職責分工;針對27家高風險機構“一司一策”制訂風險處置方案,加強監管反思,汲取經驗教訓。對屬地高風險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提級監管、掛牌督戰。

  穩妥有序推進高風險機構市場出清。在華融公司重大金融風險處置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基礎上,按照“摸清底數、引進戰投、聚焦主業”的風險處置思路推動完成某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重組。在某汽金公司基礎上繼續探索對高風險企業集團公司實施吊銷許可證和破產清算。對長期資不抵債、司法重整久拖不決的機構堅決強力推動依法依規市場出清,力爭2023年完成高風險非銀行金融機構減半數的任務目標。

  04、加強實踐鍛煉和專業訓練,打造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的非銀機構監管隊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注重在重大斗爭中磨礪干部,增強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本領、防范化解風險本領。要在監管工作實踐中培養建設政治素質過硬、專業能力突出的監管干部隊伍。

  強化政治引領提升“政治三力”。牢固樹立政治機關意識,牢記黨的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優勢,支部班子擔起政治責任,深耕支部,著力解決“兩張皮”問題。把政治引領的成效體現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上,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到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

  加強實踐鍛煉提升專業能力。充分調動每名監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到風險處置一線、現場檢查一線、重大任務一線、艱苦邊遠地區等吃勁崗位歷練,在干中學、學中干,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應對復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經驗。使支部每名黨員都發揮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關鍵時刻站得出、危急關頭豁得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樹立先進典型提升示范效應。積極培養立得住、過得硬、推得開的先進典型,積極選樹政治思維好、崗位履責好、作風品行好、群眾評價好的優秀黨員,把先進標尺立起來,把先鋒形象樹起來。

  下一步,非銀部黨支部將切實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以中央巡視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更好地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金融工作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精準施策,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切實做好非銀機構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非銀監管領域落實落地,以非銀機構高質量監管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